【綠食新文化】星際效應的課前練習

文/余宛如,相關著作:明日的餐桌:世界正在吃什麼?

本文同時刊登在綠雜誌Vol.033生態旅行箱

10485789_881762248508107_3578406114748834904_o

(圖:引用自星際效應電影畫面)

 

漫天飛奔的沙塵,呼嘯無情地吹過農地與小鎮,農民的心血不僅瞬間化為烏有,嚴重的糧食危機,逼得人類不得不冒險踏上宇宙,尋找合適的家園。電影星際效應的場景,在描繪未來人類面對因氣候劇烈變化,農業無法因應地球環境的急劇改變,只能任由大自然的反撲,面臨糧食減產、食物無法自給自足的性命威脅。在一般觀眾眼裡,這只是好萊塢電影的想像,但事實上全球農業,正在面對日漸失控的生產環境。

 

自聯合國千禧年宣言以來,各地對於如何因應氣候變遷造成糧食危機的行動不斷,過去因為環保訴求強調在地食材的運動,也已升溫到維持全球糧食永續生產人人有責的全球新浪潮。剖析這股新思潮,不能忽略之一是關於「氣候正義」的論述:因為氣候變遷而受災最慘的,往往也是全球最貧窮的地區,許多農民因生產環境變化,損失慘重,但是氣候變遷的兇手,正是那些餐桌上可以奢華無度的富裕國家。發展中國家的農民們,一直在用貧窮與飢餓,補貼已開發國家的虛擲浪費、還有正負二度C的危機。也因此國際公平貿易組織(FLO)一直反對商業體系對於生產者的剝削,在氣候變遷的議題上,為農民伸張人道的「氣候正義」,以維持農業生產的永續。

 

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於二零一五年一月更公開表示:「時間對於人類不利,氣候變化的速度超過了預期,在未來的幾十年裡,數百萬依靠農業、水產養殖業、漁業、林業和畜牧業並獲得生計及糧食安全的人,將面臨史無前例的氣候條件。」總幹事瑪麗亞進一步解釋:「隨著全球氣溫不斷升高、天氣波動加大、所培育的食用植物和動物,將需要具有更快適應環境的生物能力」。聯合國認為,糧食作物的基因多樣性,是對抗氣候快速變遷的關鍵手段,但過去培育品種的工作,多是由農民完成,但農民的育種工作,看來不僅緩慢,規模有限,甚至需要幫手!

 

因此聯合國推出了扶持政策,以防止農業遺傳資源的進一步流失、並更加注重對農業物種遺傳資源及潛力的研究工作,以助於人類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聯合國發現,農業遺傳資源維護的重要工作,不止於經濟作物,應加強這些作物的野生近緣種的認識、保護和利用,因為他們的基因還未被馴化,保有許多生態環境的訊息,甚至可能俱有特別的遺傳性狀,能夠用來為遭受氣候變遷影響的糧食生產體系,開發適應力強的作物。不過,無論是一般作物還是這些作物的野生近親,不僅品種記錄不全,甚至在它們被發現俱有適應氣候變化潛力之前,就可能已經消失。聯合國認為,積極記錄它們被發現的地點、具有的特點(如耐旱或抗病),還有對其最佳的管理方式,都很重要。

 

在作物種植的過程,農民也扮演重要角色,例如不使用破壞生態多樣性的殺蟲劑、不影響授粉的媒介,都需要人力的參與。不過搶救糧食危機絕非聯合國的責任而已,反思過去人類的各種消費行為,不僅摧毀了物種的多樣性,經過消費選擇後馴化的經濟物種,也逐漸趨向單一。當我們消費只在思考商品的價格時,就已經決定了存在地球上的物種了。如何看待食物與人類之間的密切關係,而不再一直停留於虛假、自我與娛樂至上的消費主義的思維上,讓倫理消費力量更加覺醒,我相信也是整個社會更重要的責任。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