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清「青創」與「新創」,務實發展協助青年返鄉

台灣社會從過往便推崇「自己做頭家」的精神。過去幾年開始,「創業」更逐漸成為台灣社會的顯學。政府在各地設立了 6 處中央政府青創基地與 11 座地方政府青創基地。

但一直以來「新創」與「青創」似乎被混為一談,連政府都有所混淆。這之間其實需要被說明清楚。在我的想法中,「新創」其實是指發展新商業模型或技術的產業,而「青創」則是支持青年發展自我,創造就業機會,甚至回鄉創業。

雖然劃分兩者,前者我覺得是台灣數位經濟的希望,後者則是台灣地方創生的支柱,都是同等重要的。區分只是希望政府在創建任何園區時,正視發展兩者需要的資源不同與政策的目標,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屏東青創聚落」在這之中做了最好的示範。在屏東縣政府的縣政中,最廣為人知的 10 項政策之一,便是推動青年事務。「成立青年學院」與「打造青年創業聚落,協助青年創業」分別以 52% 與 49.3% 獲得第3 名與第 6 名。

 

年輕夫妻攜帶幼兒前往屏東青創聚落度過假日午後
年輕夫妻攜帶幼兒前往屏東青創聚落度過假日午後

 

在跨年假期回到屏東時,我特別和負責屏東青創基地的劭瀚聊了聊他如何經營「屏東青創聚落」的。

  • 定位清晰,務實發展「青創」

「定位是最重要的。」劭瀚提到很多縣市在面對新創時,往往都會專注在特定的嶄新科技上。然而這樣的定位是否可以回應每個地方真正的需求,進而吸引年輕人回到家鄉,並且帶動家鄉的產業,是需要被質疑的。

「屏東一開始就專注在讓青年回鄉從事一些地方的民生或者文創產業。畢竟這才是這個地方真實的需求。而一但他們出現後,就會開始改變這個地方。」劭瀚接著舉例,在青創基地一隅的「車酷理髮廳」,便是很好的例子。

「車酷理髮廳」除了修理機車與推廣騎士精神外,也提供了全屏東第一間純男士精緻剪髮油頭造型的專門店。在屏東,「車酷理髮廳」開始吸引到越來越多老少客人。創造商機之餘,也帶動了屏東市男性不同的美學概念。

 

車酷理髮廳
車酷理髮廳

 

  • 12 歲開始挑戰青年思維,三階段培養

能夠有正確定位的第一步,其實歸功於先設立「屏東青年學院」。「屏東青年學院」初期的目的在於青年創業能力的培育與各領域的適性探索。而隨著兩年與青年接觸後,「屏東青年學院」開始擴大推出符合在地需求的「青年創業貸款」、創業空間提供、量身定做的業師陪伴。

有了「屏東青年學院」的經驗與支持,「屏東青創聚落」變成為了一個給與「屏東青年學院」展演與工作的場地。而也因為有「屏東青年學院」充分收集民意與團隊背景、狀況,也讓「屏東青創聚落」快速找到正確的定位,並創立更多適性的計畫,獲得各界好評。

而屏東的青創培育,也並不只有「屏東青年學院」與「屏東青創聚落」,還有「屏東青少年中心」。「屏東青少年中心」雖然針對的青年是12歲到18歲,距離一般預期的創業年齡仍有一小段距離。但是「屏東青少年中心」會利用各式各樣的活動,建立年輕人嘗試創新與失敗學習的概念。

「屏東青少年中心」的動作看似微小,但是台灣創業環境與矽谷、以色列最大的差異,其實來自於文化。透過教育,讓孩子從小有大力大破的觀念,才是推動創業的核心動能。而屏東藉由「屏東青少年中心」、「屏東青年學院」與「屏東青創聚落」的三位一體,更讓屏東青年們有了連貫的創業準備。

螢幕快照 2018-01-10 下午5.38.18

 

  • 連結外縣市,創造資源連動

 

台北無疑還是全台灣新創資源最豐富的地方,因此將這些資源帶回地方對「屏東青創基地」非常重要。而這些資源也成為「屏東青創基地」跳脫帶動屏東市的發展,關注整個屏東縣的動能。

以和泛旅遊 RTM 的合作「潮屏東」為例,就是希望透過台北的屏東青年們共同討路與關注屏東現在的旅遊與新生活發展狀況,讓北部的資源挹注或返鄉青年不只在屏東市,更能推及到潮州和東港。這也是「潮屏東」名稱真正的意涵。

「在屏東不會有人跟你談創投、天使投資,從第一天開始,你就要自己生存。」劭瀚直白地說。但這樣的環境,並沒有影響到團隊對社會企業的熱誠。「屏東青創聚落」仍然有「社企實驗室」的設立。而招募的 23 個團隊中,有 18 個團隊都持續穩定成長中。而更有像「壤攘」這樣的團隊自發創造了屏東地方青年返鄉的特色店家地圖,期待吸引更多人加入他們的陣容。

相信有這樣的動能,屏東能夠繼續成為全台灣除了六都之外,青年返鄉人數最高的地方。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